我与中国的情缘(我和中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14 15:22:00 来源: sp20241114

  (新西兰)凯文·沃特金斯

  老子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与中国的情缘也是这样开启的。

  我的家乡在新西兰黑斯廷斯市。1981年3月4日,黑斯廷斯市与中国广西桂林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这是中国和新西兰两国间的第一对友好城市。2003年初,桂林市的一个代表团访问黑斯廷斯,我有幸参与接待工作,与来自桂林的朋友们相识;次年,我随黑斯廷斯市议会代表团访华,迈出了认知中国“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我们当时访问了上海、北京、桂林等地。桂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尤其让我感到惊喜。在桂林的最后一晚,我去观看了一场文艺表演。表演现场,我被舞者华丽的服饰和优美的舞姿所深深吸引,沉浸其中。几个节目之后,一名舞者走下台,与200多名观众进行互动。后来她慢慢走向我,对我说:“你愿意跳舞吗?”我并不擅长跳舞,但仍接受了这个邀约。音乐响起,我们跳起了竹竿舞,细长的竹棍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合。一曲舞毕,邀请我上台的舞者为我戴上了一个美丽的花环。表演结束后,我们还拍了一张合影。

  在回新西兰的路上,我反复回味这场表演,同时也为没能对给我戴上花环的舞者说声“谢谢”而感到懊恼。回到黑斯廷斯后,我为那位姑娘挑选了一个新西兰玉镯。但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于是我写了一封信并附上照片寄到了桂林。或许是中国文化中的“缘分”使然,这封信和礼物最终送到了那位舞者手中,为我们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如今,我们仍待彼此如兄妹,经常相互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2005年,我再次来到桂林,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在榕湖旁,我结识了两名年轻的中国女孩并与她们交换了电子邮件地址。通过邮件交流,我了解到她们来自农村地区,父母尽其所能为她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这令我十分动容,继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曾通过一张照片找到了当年邀请我跳舞的姑娘,这种“缘分”是否还有更多呢?

  我请她们穿上民族服饰拍照并将照片寄给我。随后,我发起了一项“挑战”,请黑斯廷斯的学生寻找这两名女孩,唯一的线索就是这张照片,第一个找到她们的人将获得一次免费的桂林之旅。这在当时引起了黑斯廷斯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这里的学生们蜂拥至图书馆和电脑前,寻找一切与中国桂林有关的信息。在搜索过程中,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以及友好城市桂林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尽管远隔重洋、语言不通,仅仅一周后,两名学生就成功找到了她们。

  后来,这两名新西兰学生与照片中的女孩在桂林见面,这两名中国女孩也获得了前往新西兰的机会。她们访问了新西兰的一些著名景点,以及黑斯廷斯的学校,还乘坐我专门为她们设计的花车参加了黑斯廷斯一年一度的迎春花车巡游。这项“挑战”的成功超出了我的预期,也让我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此后,我更热衷投身各种推动黑斯廷斯和桂林及中国其他地区的友好交往活动之中。我带领新西兰的一支小合唱队赴桂林表演,参加在桂林和南宁举办的博览会以及上海世博会,受邀前往河北省衡水市发表演讲,邀请来自北京的马术团队、来自少林寺的僧人前往新西兰表演,还在黑斯廷斯的多个社区发表关于中国的演讲。为庆祝黑斯廷斯和桂林结好25周年,我们在中央商务区、议会大楼等地设计橱窗和展览,展示中国的照片和中国灯笼等装饰……推动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这一信念驱使我不断前行,我也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缘分”在两地、两国民众间生长。

  在我看来,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去看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我而言,与中国的情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丰富了我的阅历,我也希望更多的新西兰人到中国去,看看新时代中国令人惊叹的快速发展,感受中国人民的爱和温暖。

  (作者为新西兰黑斯廷斯市议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2日 16 版)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