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9:12:24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济南6月6日电 (记者 赵晓)轰鸣声阵阵,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完成切割、脱粒、打包等工序,大中型圆捆机紧随其后,将杂乱的秸秆变成一捆捆弧度均匀的圆柱形草墩。联合收割机和圆捆机齐“上阵”,让潍坊青州市邵庄镇1400亩小麦,不到一周就“颗粒归仓”。
“以前用联合收割机很方便,但留下的秸秆令人犯愁。今年我们用上圆捆机,妥善处理了秸秆,花费还少。”邵庄镇种粮大户刘伟说。
圆捆机正在田间作业。青州市委宣传部供图“三夏”期间,邵庄镇首次使用“新助手”圆捆机,推出“收割+打捆”双服务嵌套模式,小麦收割高效便捷,秸秆处理更是整齐划一。多家农户主动申请用圆捆机辅助夏收。从收集、规整到打捆,机器全自动操作,不耗费人力,省时又省心。
时值“三夏”麦收时节,在中国粮食主产省山东,联合收割机、圆捆机等众多“铁牛”驰骋田间地头,农技人员送“技”下乡,护航粮食增收。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以来,山东为5801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加装辅助驾驶系统,实现自动驾驶,北斗系统在农业领域应用日渐广泛。
在茌平区冯官屯镇东封村高标准农田里,农民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无人机照片)马红坤 摄走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聊城市茌平区,86万亩小麦进入收获期。“三夏”时节,该区共上阵耕、种、收各类农业机械1.3万台(套),其中新型农业机械3000台(套)。
“我们借助农机推广站、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机收减损培训活动,提高农机手机收减损技能,确保夏粮颗粒归仓。”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四级主任科员李光表示。
据茌平区冯官屯镇高级农艺师李其成介绍,农技人员结合生产实际,指导农民落实小麦镇压控旺、缺墒补灌技术,开展新型农机对比实验和优良品种展示示范,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三夏”以来,素有“鲁南粮仓”之称的枣庄滕州市有序调度农机,加快抢收成熟小麦,并组织农技人员走村入户,面对面地指导农民开展抢收工作。
“我今年通过植保无人机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还用上有机肥。成熟后的麦子麦穗饱满、麦粒均匀。”种粮大户张铭峰今年种植了280亩小麦,他采取“小麦联合收割—秸秆还田—玉米直播‘一条龙’模式”,实现小麦随收、玉米随播,全程机械化操作,大大缩短了农时。
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延玲表示,该市今年首次尝试在有条件的麦田推广滴灌技术,铺设滴灌设备,改变了以往以基肥为主的施肥方式,解决农户麦田管理时浇水、追肥困难的问题,有效节水、节肥。
在滕州市东沙河街道,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麦田紧张作业。滕州市委宣传部供图“新农机”不仅奔忙在山东田野里,还活跃于粮食晾晒、储存等各环节。
在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沟崖村一处合作社基地,一车车小麦被送进烘干机。“现在是麦收农忙时,合作社一天烘干300多吨小麦。”黑土湖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经理王晓军向记者介绍说,有了专业设备,小麦烘干摆脱天气制约,降低了霉变可能,损耗率比传统晾晒降低约6%。
今年,沂南县新设粮食烘干点两处、增加粮食烘干机3台,新增日烘干能力330吨。截至目前,全县在用粮食烘干机械18台,日烘干能力920吨。同时,该县不少村庄借助摄像头、无人机等对农户晾晒的小麦进行远程“看护”,以智慧化手段保障小麦晾晒安全。
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镇冯段王村的粮库,近日迎来建成后的第一车粮食。这是山东国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社会化服务项目。走进粮库,6座2000吨容量的钢板仓和2座烘干塔格外显眼,刚刚收购的小麦经过检验合格,将被送入烘干塔。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粮堆下智能测温设备精准采集实时温度,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回传至智慧粮库系统。管理人员收到提醒,就能及时用手机或平板设备远程处理。
“小麦到了钢板仓,就等于住进‘变频空调房’。”项目负责人马胜宽说,粮仓过去实施人工测温,耗费人力,如今自动巡检系统全天在线,一旦检测到温度超过警戒值,立即触发警报,极大提高测温、处置效率。
农机、农技相结合,推动山东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官方消息显示,今年山东小麦质量明显好于常年,如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单产、总产有望再上新台阶。(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