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9:43:28 来源: sp20241109
“如果文物会说话,一定会把这片土地上民族融合的故事还原得更精彩。”近日,在宁夏固原博物馆,来自太原的游客汪玉和儿子悄声交流着。他们面前的,正是国宝级文物——北魏漆棺画。母子俩一边饶有兴趣地听讲解员介绍这件国宝,一边细细品鉴着画面里呈现出鲜卑人装束的“东王父”“西王母”、中原文化中的孝子连环画,以及西域少数民族模样的菩萨。“没有想到宁夏南部的小城固原,有这么一座了不起的博物馆。我们是在去往甘肃天水自驾游的途中慕名改道前来,真是来对了!”
在固原博物馆,和这母子俩一样感到意外的参观者还有很多。
“为了这座博物馆,也应该来一趟固原。”在那对拥有令人过目不忘“表情包”的唐彩绘镇墓武士陶俑面前,一位正在参加采访活动的记者说,随后就带家人专程来“探馆”。“你看这两位陶俑,明明有些像中原地区年画中的哼哈二将,但他们却长着西域少数民族的面孔。”
这位记者表示,让她决定再次前来的,不仅是这座博物馆中数量可观的国家一级文物,更是这些文物所展示的各民族先民交汇共融的精彩历史,“在这片热土上,能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
而在固原各族群众心中,家乡拥有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确实是“历史赏饭”——地处六盘山下、黄土高原西缘的固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商周以来,就有中原农耕民族、草原游牧民族以及西域各民族先民杂居于此,为固原留下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和地域文化。
据固原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在该馆2万余件(组)馆藏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23件(组)。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书写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交汇的历史。
“这是一座北魏夫妇合葬墓,是1981年在固原西郊考古发掘的。墓中男主人棺木为漆棺,绘有精美漆画。传统汉文化对北魏时期鲜卑族社会产生的影响,在葬具绘画上得到了直接体现,这是民族融合的产物。”讲解员对照文物画面上展示的舜的故事生动讲解,让观众仿佛回到了当年民族大融合的场景。“由此可见,这件文物不仅是了解北朝绘画艺术及髹漆技艺的重要实物依据,也为研究北魏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提供了参考。”
而另外两件国宝级文物鎏金银壶、凸钉装饰玻璃碗,均为北周时期的文物,1983年出土于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其中,凸钉装饰玻璃碗非常神奇,其器型圆润、设计精美,玻璃体晶莹剔透,犹如美玉。玻璃器上装饰凸起的凹球面的工艺特征是使用烧吹技术制造,然后利用雕花技术进行腹部、底部凸饰及口缘的整形。就算在现在,也称得上非常时尚、实用而美观的杯子,更何况1400多年前!而鎏金银瓶更是稀世珍品,这件古波斯萨珊王朝贵族享用的酒具,瓶身雕刻的却是古希腊神话故事情节。该瓶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我国,最后沉睡于具有鲜卑血统的北周名将李贤墓中,并出土于中国固原,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也是古希腊文化、古波斯文化和中华文化交流的最鲜明的例证。”固原博物馆馆长张强自豪地介绍,由于极为珍贵,这件文物经常“出差”,“全国只要有丝绸之路类、金银器类、中西文化交流类的文物展览,总会被借走参展。”
张强表示,固原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窗口,依托自身文物资源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全方面,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景区,进一步凸显固原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以此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民族团结。(记者 李寅峰)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