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老制造的新转变

发布时间:2024-11-05 22:35:04 来源: sp20241105

原标题:上海 老制造的新转变

  能想象吗,五角钱硬币大小的钢板,可承受17吨、差不多两头成年非洲大象的重量。这是宝钢股份生产的冷成形吉帕钢钢板能达到的最高强度——1.7吉帕(GPa),其热成形吉帕钢性能更强,最高能达2.0GPa,均为全球最高水平。

  不止于此,4月初,宝钢股份生产的超低碳QP980钢卷已在东风日产某车型前立柱加强板上成功试制,成为世界首件超低碳第三代超高强吉帕钢零件。

  “作为材料‘新物种’的吉帕钢用于车身骨架,可明显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轻量化水平。”宝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板技术服务首席工程师鲍平告诉记者。宝钢汽车板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超50%,通过自主研发,宝钢汽车板可为汽车企业提供全品种全系列汽车用钢。

  宝钢股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吴小弟说,近年来钢铁行业相对低迷,但宝钢股份取得稳定业绩,关键在于公司始终坚持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自主创新、协同研发,才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有效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字号”宝钢的力争上游,只是上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亮色中的一笔。上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征程上迈开新步伐。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葛东波介绍,2023年,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3.94万亿元,增加值增长1.5%;工业投资增长5.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7%;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43.9%;“海陆空”等领域规模持续壮大:船舶增长15.5%,新能源汽车增长34.7%,航空增长28.8%。

  上海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搭建起国家级(3家)、市级(11家)两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形成100家国家级为引领、915家市级为骨干、2000余家区级为支撑的企业技术中心三级创新网络,创新链产业链加快融合。

  在对宝钢股份的采访中,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宝钢不仅仅在做钢”——按吴小弟总结,“老制造”正在发生三大新转变,即从中国到全球、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

  从2015年开始,宝钢股份深耕近10年,开发了四代汽车白车身,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开发白车身的材料供应商,一度引得业内纷纷询问:“宝钢是不是要造车了?”

  白车身,是指装焊完毕尚未涂装的车身,就好比汽车的“骨架”,决定了安全基础。“我们造白车身不是要造车,而是为了更好地从用户角度考虑,做好材料研发生产。”鲍平说。

  “钢的性能终归会到极限,但是下游行业的需求仍在不断变化和提升,因此我们还在研制铝合金、镁合金甚至碳纤维等材料,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叫提供‘综合材料解决方案’。”吴小弟介绍,未来宝钢股份将联合产业链、加大协同研发,更好地用“工业粮食”来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无独有偶。作为港口机械设备制造领域“顶流”的振华重工,如今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新身份——“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系统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记者在振华重工长兴基地采访看到,这里正按世界各地客户的要求,定制化生产岸桥。岸桥是振华重工的主营产品,已连续27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自2008年起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70%左右。“如今还有另一个‘70%’——全球70%的自动化码头都有了振华参建的身影。”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副总经理徐建中说。

  自动化操控系统就像码头的“灵魂”。近年来,振华重工首创环保、安全、高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从“造壳”走向“塑魂”,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传统码头。“这个系统包括超大型自动化岸桥、自动导向搬运车、无人化轨道吊、全自动化装卸系统等,能让码头彻底告别传统的吵、脏、乱。”徐建中介绍。自动化操控已在振华重工主导打造的洋山港四期码头完美呈现:轨道吊精准移动,自动导向搬运车“忙前忙后”,将集装箱装卸或运载到指定地点……

  振华重工的创新目标是“每年创造一个世界第一”,底气就是拥有1600余人的振华设计研究总院。目前它已创造世界首台双40英尺岸桥、12000吨自航全回转起重船以及自动化码头控制系统等50余项“世界第一”。“我们正全力推进10余项国家攻关项目,布局38项核心技术、装备、软件研发。”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党委副书记严峰表示。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苏楠表示,随着重大科技突破对驱动产业变革的先导作用愈加突出,由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正成为孕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记者 贺浪莎 李正宇 邹童 唐一路)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