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热议优化营商环境,用扎实的法律举措稳预期、提信心

发布时间:2024-11-14 17:29:21 来源: sp20241114

  法治护航是民企发展“最硬核的底气”

  本报记者

  《工人日报》(2024年03月12日 03版)

  “希望司法机关加大对企业法治建设的帮扶力度,特别是强化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保护力度,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3月10日上午,中国五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永繁代表在四川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换位思考”为民企“发声”。

  朱永繁代表从四川两家餐饮企业的“重生之路”讲起。调研中,他发现两家餐饮企业疫情期间经营不善,因为欠款70万元成为被告。当地法院经过走访,认为企业具备还款能力,只是因为暂时的周转困难无法及时还款。为此,法院对这两家餐饮企业采取了“活查封”,允许企业在查封期间正常经营,用经营的收入偿还债务。

  “这样一来,两家企业‘活’了下来,40名员工保住了工作,70万元的债务得到清偿,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在朱永繁代表看来,司法制度助力民营企业在“危机”中赢得“生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用扎实的法律举措稳预期、提信心。今年“两高”报告中,关于司法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切实举措,增强了群众安全感,为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连日来,代表们“隔空联动”频频发出“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的呼声与希冀。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营商环境就是阳光和土壤,一家企业的发展成长,靠的就是营商环境的滋养。”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代表在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点赞了苏州立法设立“企业家日”最大诚意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做法。

  缪汉根代表的发言引来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春香代表的回应。在她看来:“要通过更有效的司法手段,帮助民营企业增强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感受最直观,最有发言权。

  在山东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东伟代表讲述了亲身经历,并通过媒体向民营企业家们发出邀约:“山东有更多更好的政策和措施,需要大家来山东亲身感受,相信一定会惊喜不断。”

  从推动修订《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到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再到全方位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孙东伟代表开出的“山东惊喜清单”中,无一不与“法”字相关。

  “品牌的背后就是科技、就是创新、就是投资,就是企业的诚信和匠心。”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代表在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分享了自己在面临品牌侵权时的“维权焦虑”。

  “民营企业商标品牌‘被山寨’现象屡禁不止,存在侵权者违法成本低、受害企业执行保护难度大等问题。”为此,耿福能代表建议,提高商标侵权法定赔偿最低标准,高效审理商标诉讼再审案件,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相信有法律的保护,我们民营企业一定能大胆地干、大胆地闯、大胆地投资搞科研、大胆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耿福能代表表示。

  会场里的讨论刚结束,会场外的交流便开启了。

  “企业敢于去投资、敢于去创新,创新的成果有法律保障,能够实现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这种法治环境对于推动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刚走出会场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代表被记者“包围”,话题仍然是“优化民企营商环境”。

  刘汉元代表说:“法治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法治护航就是民营企业发展‘最硬核的底气’!”

  (采写记者:李润钊 张世光 韩韫超 卢越 邓崎凡)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