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9:33:57 来源: sp20241109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在不断夯实物质基础、实现物质富裕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我们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在促进物的全面丰富的同时,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精神所在,就是力量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广大人民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艰险,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雄健的精神”的支撑。这就需要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凝聚最大社会共识、形成最强向心力,汇聚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最根本的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人民精神支柱。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我们就能愈战愈勇,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宛如精神长河,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我们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人民精神力量的血脉基因。要运用现代艺术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灵动起来。近年来,一些蕴含中华文化气韵的节目、作品受到人们喜爱。我们要多创作推出这样的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文化认同、增强精神力量。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将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2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