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塘 一座小城的文旅创新密码(城市味道·行走县城看中国)

发布时间:2024-11-09 21:41:04 来源: sp20241109

  图①:理塘县勒通古镇,游客在观看特色表演。   理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②:远眺格聂山。   旺 修摄

  理塘县甲洼镇风景。   王长贵摄

  理塘,一座“云天交汇”处的县城。她矗立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高原上,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天空之城”。放眼望去,雪山草原环抱,风光如画。

  在互联网与文旅热的推动下,近年来理塘成为“网红”城市,文旅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3年,理塘县接待游客31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66.7%。

  “远”与“近”

  文旅资源丰富多样,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

  临近春节,理塘的草原披上银装。这里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拥有超过5200个文化旅游资源,人文景观类型丰富。

  提起理塘,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诗意而遥远。从县城向西南,穿过草原,就进入格聂景区。海拔6204米的主峰格聂山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7座山峰、8条沟谷在此展开,如同绽放的花朵。

  “这儿有温泉,快下来泡泡。”格聂山下的然日卡村溪流潺潺,游客老陈兴奋地说着,赤脚下了水。他从广东省深圳市自驾前来,在理塘已经住了半个月。村中的旅居者不少,老陈觉得,“离开喧嚣,沉浸在自然风光中,心灵得到了休憩。”

  确实,来到这里,与自然的亲近感总会油然而生。被原始森林涂抹成暗绿的远山与陡峭的山脊组成冷峻山色。与格聂山东南的圆形海子“格聂之眼”对视,只觉天与山近在咫尺,如与自然融为一体。大自然的笔触是率性的,山中色彩变幻,一日间四季轮转。

  比起高寒山地,理塘县城以西的毛垭大草原则宜人许多。夏季青草延绵数十公里,汇成无垠绿海。河水蜿蜒,成群牦牛悠然饮水,不时有小牛犊在游客脚边蹲伏下来。丹顶鹤、水獭、羚羊等大量野生动物栖居在这里,走进毛垭,像被自然拥入怀中。

  随着国道318川藏线畅通完善,骑行日渐风靡。73岁的所波把自家房屋打造成驿站,为骑行者提供优惠食宿,已坚持了10多年,“每年3月到11月,只要大雪没封路,就会有人来。”小小驿站每年能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足见骑行之热。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只要出发,终会到达。”驿站的墙壁上记录着一个个追梦故事,很多游客留下衣服、旗帜为念。骑行在川藏线是场严峻的考验,所波常与住客交流,“完成这场骑行,生活中有再多困难,也能勇敢面对。”

  落日为县城抹上红晕,地域风情更醉人。欢快的舞曲在勒通古镇跃动,村民与游客手挽手跳起锅庄舞,镇上4000余户民居组成民俗景区,游客可以观古迹、品戏曲、逛微型博物馆。

  理塘的夜晚一样热闹。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在灯光下莞尔一笑,摄影师按下快门;远处音乐响起,酒吧歌手已开唱;美食街上走走,青稞做成的面包松软可口,牛奶冰淇淋醇香诱人……活力随着人群流动汇入城市肌理。

  “旧”与“新”

  马术等传统技艺走进直播间,特色产业与时俱进

  马背上的骑手威风凛凛,骏马飞驰中侧向俯身贴地,电光石火间拾起哈达,赢得阵阵喝彩——理塘“八一赛马会”精彩纷呈。

  理塘赛马历史悠久,每年藏历六月举办隆重的赛马会,已延续400多年,随后逐渐演变成“八一赛马会”。节日期间,家家户户穿戴盛装,备好美酒佳肴,聚在草原上观赏马术。

  为何钟爱赛马?高原寒冷,发展产业、建设家乡需要勇气与耐力。“马术锤炼腰劲臂力,与马儿磨合要耐得住性子。”理塘县马术协会会长洛绒桑批觉得,赛马凝聚了理塘人的精气神。

  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喜欢赛马的人少了,理塘县马术表演传承人数量一度明显减少。

  如何与时俱进?关键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年,理塘赛马会陆续加入骑行体验、歌舞表演、美食展销等元素,同时联合乡镇小型赛马会,打造特色旅游线路,进一步带动育马赛马产业发展。

  如何赓续传统?教育为文化传承注入活水。2021年起,马术教育走进理塘校园。县里成立青少年马术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开设研学课堂,洛绒桑批成为孩子们的教练。

  “孩子们既锻炼了体魄,也培育了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责任心。”理塘县教体局局长雷红生说。

  架好手机,00后达洼开始直播,介绍起骑马的要领。2023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做起网络主播,短视频平台粉丝约4万。在理塘,几乎每个村落都有这样的青年。

  多元文化碰撞更新,偏远小城想留住传统、做出特色,需要主动创新。马术、戏曲、纺织,理塘的年轻人带着传统技艺走进直播间;从自然风光到民俗风情,在短视频平台上,理塘热度常年不减。短视频的兴起为理塘打开一扇新的文化窗口,培育出30多名粉丝量过万的网络主播。

  达洼的视频没有过多编排修饰,乡亲们劳作烹饪、骑行歌舞的真实剪影,就能收获很多点赞,吸引不少网友前来打卡。达洼觉得,“美好的自然、淳朴的生活,大家都爱那股‘乡土味儿’。”

  家乡越来越火,达洼高兴之余,也有些感触,“虽然收入增长了,粉丝增多了,但不能只为赚取流量,更重要的是把家乡的故事讲好。”

  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理塘建立点对点扶持机制,通过政策宣讲、电商培训、创作赛事等一系列举措对网络主播进行正向引导。“我们要培育成长空间广阔、充满正能量的就业新选择,吸引更多青年回乡讲述理塘故事。”理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波说。

  “冷”与“热”

  “网红”城市想要“长红”,需立足特色、延展优势

  薄雾未散,餐馆负责人益西志玛早早出了门,到农贸市场采买。

  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是理塘的经济支柱。果蔬、菌菇等农产品畅销各地,优质肉品供不应求。

  发掘文旅资源,变化悄然发生。2018年理塘县提出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投资近8000万元建成勒通古镇景区,益西志玛店外的街道有了新面貌,民宿和餐饮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众多特色景区被陆续打造,游客渐成消费主力。

  2020年11月,理塘小伙丁真珍珠的视频走红网络,理塘城市宣传片上线72小时内播放量突破7亿次,“理塘”的网络搜索量增加620%,一跃成为“网红”城市。

  流量转化为文旅推力。2021年国庆假期,理塘县旅游收入同比增加72.4%,全年累计完成游客接待16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8亿元。理塘县文旅局局长格绒说,2022年,理塘县旅游综合收入占到全县GDP的26%。

  更多关注,意味着更多挑战,倒逼理塘努力将短板一块块补齐。“要想‘长红’,步子得扎实。”格绒说,文旅产业涉及面广,县里组织各相关部门专题探讨发展路径问题。文旅热潮中,理塘以“冷思考”促提升。

  服务更专业了。县城酒店数量持续增加,已超过450家;当地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组建文旅“智囊团”;大力鼓励民宿发展,全县民宿数量已超过100家。

  配套设施提升了。先后投入约3亿元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理塘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2年打造文旅大数据中心,将文旅资源数字化汇总,让城市更智慧。

  “擦亮招牌,护好口碑,热度才能维持得住。”理塘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单珍泽仁说。理塘县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组成联合队伍,在旅游高峰期间对景区、餐厅、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每日巡查。

  网红城市“出圈”的背后,是文化经济的活力表达。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副院长严力蛟认为,网红城市的“长红”离不开持续出新,“要从全产业链思维出发,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特色。立足特色、延展优势,城市亮点纷呈,自然能引客来。”

  如今,牦牛奶、酥油等特色产品被做成创意化妆品,古镇旅拍、骑马漫游、星空露营等新项目受到欢迎……在理塘,文旅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新动能处处涌动。

  顺应变化,益西志玛的菜单换了几版,研究出不少新菜品。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一碗传统“吉祥粥”。这种粥是她跟祖父学来的,将黑青稞捣碎,配上新鲜牛肉放入锅中炖烂,最后加入人参果,咸香中带着甘甜。益西志玛说:“家乡的好食材,再加上耐心的烹饪,做出了一道令人喜爱的美食。”

  日新月异的理塘,城市面貌变了,发展观念变了;不变的也不少,壮美风光不变,淳朴民风不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8日 1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