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东北黑土地“春耕序曲”:农民青睐新科技

发布时间:2024-11-05 06:28:51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社 吉林4月2日电 题:东北黑土地“春耕序曲”:农民青睐新科技

   中新社 记者 苍雁 石洪宇

  四月的东北正值水稻育苗期,赵广文坐在房间里一边喝着茶,一边操纵着遥控器,惬意地为温室大棚里的稻苗灌溉。

  赵广文的家乡曾出现在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所著的《东北游记》中。书中记录了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的变迁,61岁的赵广文正是这一变迁的亲历者。

  这几天,赵广文正和工人研究如何设置全自动播种机的语音播报。这是为了今年备耕,农场新购置的设备。温室大棚里1000多吨育苗基质土,不日将长出绿油油的稻苗。这些土壤含有稻苗生长所需的肥料和微量元素,无需人工再配料。“都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的配方,长成的长粒香口感很好。”

4月2日,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农民使用全自动播种机播种。  中新社 记者 苍雁 摄

  曾因荒地而得名的“大荒地村”,现已是中国粮食大省吉林的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迈克尔·麦尔在他的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在大荒地村,如今的“农忙”早已不需要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赵广文也不必在田间地头长时间劳作。新购进的遥控喷灌机可以远程实施灌溉,苗期管理期间,赵广文坐在家里便能“督促”稻苗的成长。“一部遥控器就能完成自动灌溉。”他说,这里的农民每年都会引进高科技。

  大荒地村逾800公顷良田,由10多位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引领耕种。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晶表示,科技的运用解放了农民的双手。

  王晶举例,种田大户都能准确估算无人机、灌溉机等设备的工作效率,还能把种地经验与新设备结合起来。育苗期间,种田大户们可根据日照、温度、水质的酸碱度来调整育苗进度。

  正如迈克尔·麦尔所说,从大荒地可以看到中国农村的现在和未来。东北黑土地上的智慧农业技术,正从备春耕开始贯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传感与监测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业物联网与远程管理,正逐渐被这里的农民熟练运用。

  50岁的王洪宇是大荒地村新的“农场主”,2024年春耕是洪宇家庭农场第一次经历“农忙”。37公顷流转土地,王洪宇料理起来得心应手。“把锄头换成遥控器,‘农忙’不再忙。”王洪宇笑称。

  “大荒地,地不荒,落地窗前稻花香。”这是在大荒地村流传颇广的民谣。曾经的荒地不仅实现了粮满仓,更在科技的加持下种出了“新田地”。(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