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7:25:59 来源: sp20241114
“XX机关特供酒”“XXX机关接待专用酒”……据4月21日《证券时报》报道,近日,公安部部署开展“净风”专项行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冒用党政机关、军队等名义,生产、销售所谓“特供”“专供”等假酒犯罪活动。
“特供酒”“专供酒”“内供酒”,市场上曾经比较常见。随着2013年国管局等部门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原食药监总局通知要求不准生产标注有“特供”“专供”“专用”等字样的白酒,各种“特供”酒逐渐消失。2020年,相关部门开展了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的专项行动,后来正规酒企已不再生产“特供”酒。
尽管如此,在一些隐秘的角落仍存在“特供”酒交易,有人出于收藏、送礼等目的,花高价购买此类酒品,而某些不法分子看到这种“特殊需求”,通过制售假“特供”酒牟取高额利润。
近年来,不断有地方警方破获假“特供”酒案,为公众揭开了种种以假乱真的真相。假“特供”酒今天仍有市场,一方面缘于非法制售者编造“特供”酒的故事忽悠消费者,诸如“这是以前‘特供’酒的存货”“收藏更有价值,送人更有面子”。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实则是骗人把戏。
另一方面,也与部分消费者仍痴迷“特供”酒有关。这部分人群相信“特权人群”在享用“特供”酒,继而相信“特供”酒销售者编造的瞎话。究其根源,则是某些人仍对“特权”存在不切实际的想象,想通过买“特供”酒与“特权”产生某种链接。
这显然是无知的想法。近些年来,相关规定和举措都对特权腐败形成了有效遏制和震慑,所谓“特供”酒早已成为过去时。从某种角度看,“特供”酒制售者通过炮制“特权迷魂药”,把某些需求者变成了“愚蠢的特供对象”。近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部署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如今公安部又依法严打,效果可期。
从供给端实施严厉惩戒很有必要,因为这关乎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更重要的,是从需求端做到拒信、拒买,让消费者真正走出对“特供”酒的痴迷,“特供”酒才会彻底失去市场。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