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发布时间:2024-11-05 22:32:58 来源: sp20241105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旨在通过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宣传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保护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不小压力。基层作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最初一公里”和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灾害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担负的责任尤其重大。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突出综合减灾,坚持把转移避险作为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防灾减灾救灾成效显著。据统计,与近5年均值相比,2023年全国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下降24.4%、2.8%和37.2%。但是,当前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比如,基层应急组织不健全、应急联动机制不完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设防水平低、“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重大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化水平不高,应急队伍专业能力不强、装备不足,救援救灾应急能力有待强化;公众灾害风险防范和自救互救技能低、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氛围不够,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增强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24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基层加大资源配置、力量建设、人才科技等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树立基层应急管理的风险意识和极限思维。应充分认识到,在灾害防范应对实践中,可以预料的灾害风险与难以预料的灾害风险共存、常态管理能力不等同于应急管理能力,避免产生虚假的“安全感”。针对各种极端、复杂情况进行情景设计和预研,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严阵以待、严负其责,不断提高基层在“孤岛”状态下的自我支撑、自我保障能力。

  二是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向基层赋权与向基层赋能结合起来,赋予乡镇(街道)应急处置权和村(社区)“两委”的资源、力量统筹调配权。根据本地实际整合安全生产监管、消防、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职责,明确乡镇(街道)统一归口负责应急消防工作的内设机构,与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实行一体化运行,统筹联动。推动设立村(社区)应急消防服务站,配强应急消防管理员,承担政策宣传、隐患排查、安全劝导、信息传递、先期处置等任务。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抓手,形成以街乡为纽带,上下联动的基层应急体系,强化乡镇(街道)吹好“应急哨”的能力,形成政府部门及企业、社会组织应急协同发力的机制。培养基层党政领导、应急管理干部和骨干人员的应急知识和技能,重点提升其危机感知、临机处置、沟通协调、舆情引导等方面能力。

  三是切实提升基层应急准备能力。加大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抓住增发专项国债的有利机遇,统筹实施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的基层防灾工程,让基层实现“有机构、有队伍、有预案、有物资、有场所、有平台”的“六有”目标。以重心下沉、力量下移、保障下倾为原则,加强对基层应急准备方面的投入与赋能,建立“一专多能”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健全灾害预警和响应联动机制,完善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灾害来临时果断组织避险转移、紧急安置。

  四是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摸清了全国灾害致灾要素、承灾体和减灾能力以及重点隐患底数,全国100%乡镇(街道)、社区(村)直接参与了普查调查工作,完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任务,以及68个市县的县域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助力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要充分利用普查成果,推动基层细化灾害风险评估,加强风险排查与隐患治理,全面修订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应急预案,编制应急行动手册,加强教育培训,落实各项应急准备责任。

  五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基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推广应用简便易用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推动落实乡镇(街道)定期重点检查、村(社区)日常巡查和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自查等制度,着重开展“九小场所”、农家乐、经营性自建房、在建工地、燃气、低洼易涝点及地下空间、江河堤防、山塘水库、尾矿库、山洪和地质灾害危险区、森林草原火险区等风险隐患排查。

  六是加强常态化基层公共安全教育。推动基层建立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家庭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应急减灾宣传动员网,举办安全文化论坛、系列应急减灾知识讲座、应急法律法规宣教等活动,推动安全教育进社区走深走实。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公共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或应急体验场馆,将辖区内的公园建设为“安全综合体”,使其同时具备应急避难所、应急教育培训学校、应急演练基地、志愿者集结场所等功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强化广大群众在公共安全方面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逐步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工作责任重大,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广泛动员和团结支持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各方力量,组织推进防范和减轻各类灾害,聚焦基层一线提升防灾避险能力,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救灾救助能力,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原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3日 13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