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6:56:58 来源: sp20241109
位于法国蒙达尔纪“邓小平广场”上的百年丰碑雕塑。 本报记者 刘玲玲摄
位于北京西郊的“贝家花园”南大房外景。 贝家花园中法人文交流基地供图
里昂中法大学旧址。 本报记者 刘玲玲摄
5月1日,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人们在“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上参观。 本报记者 王新萍摄
5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理解中国”丛书法文版图书揭幕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图为现场嘉宾在展位前驻足了解相关图书。 本报记者 杨 一摄
法国巴黎荣军院前街道两侧悬挂中法两国国旗。 本报记者 王 远摄
“中国一直视法国为优先合作伙伴,两国人民有着特殊友好感情,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继承好,发扬好,使中法关系继续走在时代发展前列。”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指出。
中法之间的特殊情谊,来自双方在相互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民心相通。展望未来,中法这对“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将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坚守建交初心、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
里昂中法大学见证两国一段特殊交往史
“法中友好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里昂中法大学旧址位于法国里昂市富尔维耶尔山丘上。历经百年风雨,旧址上高耸的石堡城门上,用中法两种文字镌刻的“中法大学”依然清晰可见。“里昂中法大学见证了两国一段特殊交往史,也记载了近代以来中国两段重要对外交往史。”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参观里昂中法大学旧址时表示。
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副主席、法中友协联合会主席阿兰·拉巴特清晰地记得10年前陪同习近平主席参观时的场景。“能为习近平主席讲解,我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习近平主席仔细聆听讲解,观看历史照片和珍贵实物。”拉巴特告诉记者,2014年为了迎接习近平主席,里昂市政府将收藏在市立图书馆的里昂中法大学的档案资料、杂志、图书等原件汇集,推出了“里昂中法大学历史回顾展1921—1946”。参观时,习近平主席不时驻足凝视默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很了解那段法中交往的历史,十分重视两国的传统友谊和民间友好。”拉巴特说,习近平主席到访后,里昂中法大学历史回顾展成了常设展览,平均每个月都有逾千人前来参观。“对我个人而言,习近平主席的到访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为两国友好交往贡献力量的决心;对里昂市而言,习近平主席的到访推动了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的成立。”拉巴特介绍,2016年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正式成立,以协会的形式搭建起里昂与中国交流的平台。
拉巴特表示,自成立以来,通过教育交流、代表团互访、举办论坛等形式,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搭建起法中经济、教育、文化、旅游、民间团体等交往的新平台,不断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里昂中法大学秘书长林建生说,如今,里昂中法大学继续发挥着促进法中教育交流和人才培养的作用,每年招收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同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中国多所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合作。“习近平主席10年前的访问,让里昂中法大学被更多人熟知。法中两国交流合作内容日益丰富,人员往来更加密切。”林建生说。
“一段难忘的历史”“中法友谊长青”“致力于推动法中文化交流”……在里昂中法大学历史博物馆门口的纪念册上,参观者纷纷留下参观感受和祝愿。“里昂中法大学承载的法中友好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我们欢迎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法国,法中友谊必将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拉巴特说。
法国医生贝熙叶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
“希望我能像父亲那样,为促进法中友谊作出贡献”
北京西山脚下,一处中西合璧的建筑掩映于静谧山林中——这就是“贝家花园”,曾为法国医生贝熙叶的居所,也是中法友好的历史见证。
“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
在巴黎家中,贝熙叶之子贝石涛拿出一本相册,指着一张贝熙叶骑着自行车在崎岖土路上运药的照片说:“父亲从北京圣米歇尔医院将药品和绷带运到在北京西山的别墅,再辗转送往抗日根据地。先是用汽车,后来骑自行车,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我为父亲的壮举感到骄傲。”
贝熙叶在中国生活长达40余年,曾担任北京圣米歇尔医院院长、北京大学校医等职。利用自己的身份,贝熙叶掩护中国爱国青年学生、中共地下党员和国际友人穿越日军封锁线进入抗日解放区,为中国抗日将士运送战地急需药品,被称为“无私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医生”。
曾经的“贝家花园”,不仅是贝熙叶的行医之所,也是中法友人的聚会之所。《红楼梦》法文版校译者铎尔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也正是在这里,贝熙叶结识了中国教育家李石曾和蔡元培。如今,得到良好修缮和维护的“贝家花园”见证着中法友谊代代相传、再续新篇。
从2015年播出《贝家花园往事》纪录片,到2017年原创话剧《贝家花园》首演;从去年10月正式启播法语版纪录片《贝家花园》,到今年年初在巴黎揭幕贝熙叶半身像雕塑……中法友谊史上这段难忘的佳话不断延续。“感谢中国人民对我父亲的友谊与纪念。”贝石涛说,他计划撰写、出版书籍并参与电影和纪录片的制作,帮助法中两国人民了解这段历史,“希望我能像父亲那样,为促进法中友谊作出贡献”。
小城蒙达尔纪留下中国革命先驱的足迹
“我们深知,青年是法中友好的未来”
2019年3月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今年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既是中法建交55周年和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知古可以鉴今,为了更好前行。”
100多年前,一批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许多人选择来到法国。从巴黎乘坐火车向南行驶100多公里,便可到达小城蒙达尔纪。当年,就是在这里,一群中国青年开启了早期旅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序幕。
从火车站出来,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邓小平广场”中法双语指示牌,这是小城内10余处“伟大的足迹”的起点。沿着这条路线,人们可以探访当年在此工作和学习的中国革命先驱们的旧居,循着他们的足迹体味他们的革命热忱和求知生活,感受中法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
在位于雷蒙特列街15号的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里,丰富的图文资料详细讲述着那段历史。馆长王培文介绍,旅法勤工俭学运动这段特殊历史,让中国人民对法国有着特殊的友好感情。“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一属于两国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王培文说。在法国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议会主席博诺看来,这段历史既是百年前法中交流互动的重要见证,也为两国当下与未来的友好交往注入新动力。
目前,纪念馆平均每年接待约5000名参观者。以常设展为依托,纪念馆通过举办研讨会、图片展、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起中法两国青年交往的桥梁,拉紧中法友好纽带。
蒙达尔纪见证了中法交往历史,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国民间友好和青年交往。蒙达尔纪市市长伯努瓦·迪容不久前访问了中国。他对记者表示,在浙江湖州、湖南长沙、四川广安三地参观访问期间,他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澎湃活力和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热情。他与中方就深化法中青年交往达成初步意向,将通过组织游学、体育比赛、音乐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两国青年间的交流沟通。
在“邓小平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名为“百年丰碑”的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百年的人物群像雕塑。“铭记历史是更好地面向未来。”雕塑背面这句以中文和法文镌刻的话饱含深意。“我们深知,青年是法中友好的未来。蒙达尔纪将继续推动法中两国青年交往、文化交流,为两国友好注入活力,延续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迪容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6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