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极4000米海底深处的泥巴里藏着哪些奥秘?专家带你解读“无字天书”

发布时间:2024-11-15 00:09:29 来源: sp20241115

  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正在进行,科考内容涵盖深空、大气、海洋、生物等多各方面,地质科考也是其中一部分。来自南极4000米海底深处的泥巴里,都有哪些信息呢?跟着记者去了解一下。

  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记者看到,从南极以及其它海域采集的海底沉积物岩芯堆满了仓库,这些圆柱形的泥巴柱子,在研究人员眼里就是一部部“无字天书”。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熊志方:为什么说它是无字天书呢,里面蕴含着一些比如说生物的遗体,生命的遗迹,还有化学的组成和物质的物理性质等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就记录了当时南极的生命与环境的演化。

  据了解,这些沉积物岩芯来自南极海底,最深达到水下约4000米。这么深的海底,这些沉积物岩芯是如何取上来的呢?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熊志方:这是当时科研人员在科考船上下放的柱状取样器,它取样就相当于从这里面一根管子插进去,然后把沉积物给它取上来,就是这么来的。

  记者看到,这些沉积物岩芯长短粗细不一,研究人员依据它们的颜色、层理并结合一些分析测试,就能辨别出它们形成的环境和年代。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科研人员需要对沉积物岩芯进行淘洗烘干等一系列程序,最后,借助显微镜,再对清洗后的物质逐一辨别。

  研究人员从南极沉积物岩芯中,发现大量有孔虫的壳体,这些有孔虫肉眼难以辨别,在显微镜下,通过对其称重和化学分析来获得南极环境演化规律方面的信息。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博士 王家凯:我们发现,有孔虫壳体越重,壳重越高,海水温度可能是越高的,更高的海水温度会有利于有孔虫的生长。

  除了有孔虫,研究人员还从沉积物岩芯获取到其他物质。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熊志方:我们叫冰筏碎屑,我们可以统计它的含量还有形状的不同,可以反映当时的冰盖是在扩张,还是在收缩的。

  大洋作业途中 探寻极地生灵

  在每次南极考察中,能否遇到精灵般的极地动物也让人特别期待。记下来,我们就跟随“雪龙2”号,去探寻生机勃勃的南极。

  行驶在茫茫天海之间,穿行在冰雪覆盖南极海域,我们发现有鲸鱼不断浮出水面换气。每当南极的盛夏来临,南半球的巨鲸纷纷南下汇聚于此。栖息于南大洋的鲸鱼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总共约有12种。

  正在大块海冰上快乐滑行的是海豹。海豹的躯体呈流线型,皮毛短而光滑,抗风御寒能力强。共有6种,约3200万头海豹栖息在南极海冰区、岛礁和大陆沿岸。

  一路驶来,我们看到了风雪中努力奔跑的企鹅,它在寻找一处可以避风的地方。企鹅虽然是海洋鸟类,不会飞却擅长游泳。在企鹅的一生中,生活在海里和陆上的时间大约各占一半。在南极一共有7种企鹅。

  大家看到从企鹅栖息地直飞而上,追赶无人机的就是贼鸥。它们是企鹅的大敌,会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企鹅的栖息地,叼食企鹅蛋和雏企鹅,而飞行是它们的强项。

  (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 陈博 宋云研)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