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1:53:01 来源: sp20241109
几年前的一个初冬,有一天吃过午饭,我去老刘的渔船上喝茶,地点在重庆市万州区和平广场外的轮渡码头。正是三峡库区蓄水期,水位已至175米左右,岸边没有了摆茶桌和椅子的地方。
这里是长江支流苎溪河的入江口,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港湾,是万州渔船集中的停靠点。暖暖的冬阳下,江面宽阔平静,江水碧蓝。四五只渔船紧挨着停靠,每只船的船头都摆着小茶桌和几把椅子。坐在这样的环境里喝茶,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老刘也不问,直接泡上一杯茉莉花茶。他早已熟悉我的喜好。
“老刘,你有这么多渔船呀?”以往喝坝坝茶是夏天的夜晚,三峡库区泄洪期,在岸上摆摊,没看见过他的渔船。
“有几只是帮别人照看的,他们出去打工了。”老刘说,“顺便看一看,也不做其他事,只是蓄水和放水的时候移一下船。”但我知道,川江水涨落无常,经常要挪船,汛期时夜里要起来好几次。
五十来岁的老刘个头不大,身体瘦削、精干。以前他是下游驸马乡江边的农民,年轻时外出打过几年工。他家江对岸是晒网坝,有不少打鱼人,这给了他启发,老刘后来打鱼为生。
当时,十年禁渔政策即将实施。我问老刘,上岸后准备干点什么?老刘笑笑说,还没想好。那时候才下午4点多,但冬天云层厚,太阳躲了起来,又是江边,让人感觉寒气袭人。我一语双关地说:“老刘,我要上岸了,你也早点上岸吧!”
老刘懂我话里的意思,爽快地回答:“要得,我们去岸上喝茶!”
再见到老刘时,已是四年半之后。
今年6月的一天,我出差到万州,开车从北滨路三段经过时,一眼望见,和平广场外的江岸平台上搭建了很多个摊棚。我敢肯定有人摆坝坝茶,因为这种休闲方式很对川江人的“胃口”。
老刘早已“上岸”了,他仍在那里摆摊卖茶吗?我想去看看。
夜幕降临,暑热渐退,来来往往到江边歇凉的人,散落在宽敞的人行景观道、江岸护坡梯步道和临水消落带的绿草滩上。我沿护坡梯步道下去,半坡上有一段很长的平台,中间留有通道,两边都是摊棚。一眼可辨,左边是卖茶水的;右边卖小龙虾、烧烤,当下最时髦的“夜宵”休闲方式。我转向左边。
“我认得你!”老刘的妻子站在茶棚前迎客,脸上堆满笑容。这时,老刘提着小茶盘过来了,刚给客人送完茶。
“老刘,还认得我不?”我问。
老刘回答:“哪个认不到?老茶客了!”
我关心的是他上岸这几年的生活:“不打鱼了,正儿八经摆坝坝茶了?”
“哪儿哟,去年才开始摆的。”老刘说起了这几年的经历。
刚上岸时,有关部门出面,介绍他到一家物流公司上班。工作一段时间后,老刘辞职回家,帮忙带孙子了。
然后又聊起眼前这个坝坝茶摊。去年夏天,老刘的妻子无意中发现,和平广场外的江岸平台上,有人搭建摊棚,经营起“夜宵”来。她很纳闷。因为经营活动会产生污水、垃圾,江边回收处理不便,她原先摆在江边的坝坝茶摊,后来不允许摆了。现在大伙儿怎么又摆出来了?于是她去问了个究竟——原来是万州区有关部门打造滨江路夜市,为经营者安装了水、电设施,新建起活动板式公厕和污水回收管道,又统一收取丢弃垃圾,这才有了那些摊棚的合规经营。
老刘的妻子瞅准这个机会,赶紧申请经营坝坝茶。因为申请得晚,只分到了一个偏角位置。“偏角就偏角,也要得。”老刘的妻子满足了。
眼前这茶摊有四五十个座位,陆陆续续有客人光顾,生意不错。我不解:“你这茶摊正当道,不偏呀!”
老刘解释:“我们和前面的茶摊老板商量,合在一起经营的。”江边的坝坝茶摊每年5到9月份才能摆,其余时间为三峡库区蓄水期,江岸平台被淹,没有地方摆摊。可那些茶桌、椅子、茶棚、开水瓶、茶杯等经营用具也都没处放。正好,老刘在江边有一条自用船,可以搁置这些用具。与他合伙经营的茶摊老板也是看中了这点,一拍即合。老刘夫妇真聪明。
已是深夜两点,最后一位客人才离开茶摊,老刘夫妻俩还在忙着收拾桌椅、清洗茶杯。每天都是这么晚吗?如此辛苦,我好奇他们收入怎样。
“客人不走不打烊。”老刘笑笑,不正面回答,“在岸边摆摊,看得到水,听得见船的声音,早习惯了。”
看到老刘夫妻俩上岸谋生,成功“转岗”,我真心祝福他们。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5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