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中国之治的“大厦根基”(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24-11-09 11:02:39 来源: sp20241109

  一个28万人口的街道,辖区内经营主体多元、服务对象多样,服务和治理如何精准到位?快速城镇化积累的问题、矛盾如何解决?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建立网格、划清责任田寻求破题,“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连续14年做到矛盾纠纷“不上行、不外溢”。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基才能稳固。从辽宁抚顺雷锋社区设立“雷锋·红”党员代办站,解锁社区治理“新密码”;到天津港云里社区创设“三聚焦”工作法,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再到山西山阴县合盛堡乡采用“炕头+地头”工作法,走出具有泥土气息的乡村善治之路……“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富有活力,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始终激活基层基础这一深厚本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本支撑,持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国家大政方针,一头连着百姓衣食住行。正所谓“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越是千头万绪,越要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实践来看,北京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跑工单、走流程、蹲点位,围着一线转、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不少地方也创新“网格化党建”“区域化党建”等方式,探索党员干部下沉的常态长效机制。党建引领、力量下沉,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不仅夯实了中国之治的根基,也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枫桥经验”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新时代以来,发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的乡规民约作用,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智慧社区,通过网络平台畅通社情民意直通车……汲取贵和尚中、讲信修睦等传统文化理念,适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让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得益彰。“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既要讲究辩证法,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也要注重具体工作的方式方法,多一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与时俱进。

  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题中之义。放眼今天基层社会治理的火热实践,北京“朝阳群众”、天津“小巷管家”、浙江“红枫义警”等一支支群防群治队伍,活跃在社区管理、便民服务一线。海南海口设立“小区议事堂”、重庆市推行乡村邻里纠纷“院落自治”、江西南昌推广“幸福圆桌会”……群众当主角,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治理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事实证明,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更加有力地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工程。务当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时时放心不下!

  孟繁哲(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